日常生活關于豆制品真的很多,比如說豆漿、豆腐、豆腐乳、豆瓣醬、食用油等等,都是用到大量的大豆來制作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對大豆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以前總是以為是國內生產的多,想不到大部分都是進口的。從2016年的數據來看,其中有80%的大豆是從外國進口。那中國作為一個糧食大國,在這個大豆需求日益增大的同時,為什么總是依靠進口呢?相信很多人都存在這樣的疑問,那么今天就來聽聽農民伯伯他們怎么說吧,其中的無奈一起來看看。 一、從農民角度來看 1、相比其它作物,大豆占用耕地面積較多。就拿玉米來說,生產一噸大豆的用地是玉米的三倍,也就是說,同樣的土地面積,土地只能一噸,而玉米卻能收成三噸,如果你是農民的話會怎樣選擇的?從現在的土地國情出發,耕地面積在日益減少今天,農民自然不會用太多的地方去種植大豆的。像巴西、美國那種人均耕地面積極其富余的國家,目前來看才是大豆真正的歸宿。 2、進口大豆的價格比國內的便宜。先不說最近貿易戰帶來的種種價格變化,一直以來進口大豆都有它的價格優勢,比國內的大豆價格要便宜。因為進口大豆基本上都是轉基因大豆,成本低又便于管理,他們的農業機械化程度高,單產高,種種低投高收的情況下,價格相對國內就便宜了。而國內的一般是非轉基因大豆,相對單產較低,不存在價格優勢。進口的轉基因大豆的出油率比國產大豆要高出2%,面對價格較便宜而且優質的大豆,作為企業來說,當然是選擇前者的。 3、糧食結構性失衡。從以上的兩個原因不難看出,組成國內糧食結構的主要是水稻、小麥、玉米等等這些,而大豆和油料作物的產量遠遠不能滿足消費者和企業的需求,所以才導致了糧食結構性失衡,從國外進口大豆就成了必然的趨勢了。 二、從國情出發 1、生活水平提高,優質蛋白加植物油的需求增大。一個國家的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不僅僅是看到經濟的增長,還有人們生活水平的變化,而這個變化有一個統一的國際標準,那便由優質蛋白加植物油來計算的。發達國家人均能達到88.7KG,而中國也不差,已經達到人均66.9KG,說明國人的飲食水平已經越來越高了。優質蛋白加植物油的主要原產就是大豆,隨著人們需求的增大,而大豆產量20年來一直升幅不大,相比之下就顯得大嚇著產量下降了。為了應付暴增的需求,進口大豆就是勢在必行的事情了。 2、中國是WTO成員之一,對外開放是展現了大國擔當。自2001年加入WTO以后,中國一直踐行自由貿易理念,把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對于農業不發達的國家,中國也進行了出口糧食,可以說是互幫互助、實現互利共贏的結果。  更多水產養殖、養殖技術及行業新聞請持續關注【中國水產養殖技術行業門戶網站 - 搜魚網】! 搜魚網是權威的中國水產養殖技術行業門戶網站,提供水產養殖,對蝦養殖,水產飼料,羅非魚養殖,水產新聞,水產行情,水產論壇等信息,已成為水產企業首選的網上宣傳交易平臺.搜漁網將繼續引領中國水產養殖產業發展新趨勢,努力打造全球領先的華人水產綜合服務機構,匯聚水產養殖精英共同做大做好水產網站,服務更多的水產養殖戶和水產行業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