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摘要     6月28日中午12點(北京時間29日凌晨0點)USDA將公布作物面積終值報告。USDA 6月供需報告中已經下調了美玉米的種植面積,市場更關注同樣播種延遲的大豆,是否會被下調種植面積?那么,面積終值報告會暴雷嗎?可能對市場有何影響?     美豆存減產可能,但仍累于較高結轉庫存。未來15天美豆播種或加快,面積或持平略降。7月低溫天氣或損害美豆單產。但即便按照美豆最大減產幅度計算,即美豆面積-10%,單產-9%,美豆仍受累于高結轉庫存,期末庫存消費比降低至15.1%,仍處于歷史較高水平。美豆可能有一波天氣炒作,但上漲空間不宜高估。     豆粕下跌了還能買嗎?短期區間運行,7、8月下跌可能是多單布倉良機。用不同進口來源對應計算連豆粕價格,大致落在【2900-3050】和【3550-3700】。短期內豆粕價格大概率在2800-3050元/噸區間運行。等待面積終值和貿易談判更多的指引。我們判斷,終值影響可能有限,7月市場有一波天氣炒作;貿易談判可能邊打邊談,不會有質的飛躍。預計豆粕震蕩上行概率較高,區間的下沿或許是布倉良機。     風險:美豆面積超預期,不降反增,利空美豆;中美談判取得超預期成果,連豆粕重回跌勢。     6月28日中午12點(北京時間29日凌晨0點)USDA將公布作物面積終值報告。USDA 6月供需報告中已經下調了美玉米的種植面積,市場更關注同樣播種延遲的大豆,是否會被下調種植面積?那么,面積終值報告會暴雷嗎?可能對市場有何影響?豆粕下跌了還能買嗎?     我們通過測算,認為面積終值可能繼續下調美豆面積,后期天氣炒作仍對市場有支撐力度。但漲幅取決于中美貿易關系走向,因為這對南北美大豆升貼水影響較大。豆粕深跌仍是買入良機。但總體上,目前看,并不具備大漲條件,保持區間操作思路為宜。中長期或依然可看漲。     一、美豆存減產可能,但仍累于較高結轉庫存     按照極端情況測算,美豆可能先揚后抑。截至6月24日,美豆2019年播種進度大幅落后。隨著未來15天天氣改善,田間作業推進或提速,美豆面積可能完成預期值。但美豆延遲導致出芽和開花等進程相對落后,預計單產不及此前預期。我們測算極端悲觀的情況,即面積和單產雙降,美豆減產。短期市場氛圍可能受到提振,對價格利多,尤其是天氣炒作敏感期。但年度價格仍將受到上年高結轉庫存的壓制,預計漲幅有限,或在收割季來臨前步入下跌。     當然,還存在另一種可能。如果面積終值報告中維持美豆面積的估計,即美豆不減產(面積不減,單產不降),高結轉庫存和中美貿易戰下出口預期下降的雙重壓力下,美豆價格將承壓下行。     (一)美豆面積可能持平或下調     盡管同樣受到降水困擾,盡管同樣播種進度大幅落后,玉米和大豆在6月WASDE中得到了不同的“禮遇”。在6月供需報告中,USDA保持了5月對大豆面積和單產的預估值,僅僅下調了上年度的出口量,導致新作的期初和期末庫存均上調。具體來看,供需報告下調美國大豆舊作出口7500萬蒲式耳,導致美豆新作期初庫存、期末庫存上調7500萬蒲式耳。其他項目,如面積、單產、出口等均未做調整。數據顯示,2019/20年度全球大豆年末庫存預估1.1266億噸(預測1.1299,前值1.1309)。美2018-19年度(舊作)大豆年末庫存預估10.7億蒲式耳(預測10.04,前值9.95)。 美2019-20年度(新作)大豆年末庫存預估10.45億蒲式耳(預測9.83,前值9.7)。此外,2019-20年度(新作)巴西大豆產量預估1.23億噸,阿根廷大豆產量預估5300萬噸,均未做調整。 ![]()     對玉米USDA下調其播種面積和單產預估,這導致美玉米產量預估環比-9%,同比-5%。同時由于期初庫存的調整,美玉米新作期末庫存環比-32.6%,同比-23.7%。期末庫消比環比下降5個百分點,同比下降3.5個百分點。 ![]()     截至6月24日玉米和大豆播種仍落后于五年均值和去年。玉米播種完成96%,低于五年均值100%。往年玉米播種最早5月20號左右,最遲6月10日左右即完成;2019年玉米播種足足延長2-3周。天氣預報顯示,未來兩周美豆主產區降水略低于正常值,氣溫高于正常值。有利于美豆播種加快進度,或彌補此前的落后。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美豆播種面積不及此前預期。我們假定同比降幅10%。 ![]() ![]()     (二)美豆單產或因低溫而下降     目前美豆出芽率同比明顯偏低,7月美中西部地區可能延續低溫多雨天氣,不利于美豆開花。截至6月24日,美豆出芽率71%,低于五年均值91%,也低于去年同期的90%。美國數據傳輸網絡(DTN)的農業氣象專家稱,2019年夏季天氣對已經因為低溫多雨天氣而長勢落后的作物不利。3月到5月份期間,從落基山脈西部到Allegheny高原東部的平均氣溫低于或遠遠低于平均水平。春季溫度偏低,同時降水量遠高平均水平,除了北達科他州較干旱。就7月份天氣而言,NOAA氣候預測中心發布預報顯示,美國中部地區的溫度低于正常水平,降雨幾率高于正常水平。美國中西部和大平原地區將繼續延續低溫多雨天氣?;诘蜏囟嘤甑臍庀箢A測,該地區可能出現各種不利的情況,其中包括作物長勢滯后,數百萬英畝耕地無法種植,各種雜草問題,多雨天氣引發的病蟲害,大豆長勢緩慢,在整個生長季節都面臨壓力。 美豆單產可能在47-49蒲式耳/英畝之間。美豆歷史單產總體上呈趨勢性上升走勢。具體又分為三個區域,分別為【34-40】【40-44】【47-52】。當前美豆單產落在【47-52】區域內,基于USDA對美豆單產的初步估計以及我們對生長期可能低溫導致美豆單產下降的判斷,預計美豆單產落在【47-49】。 ![]()     我們測算幾種情景:1)美豆播種面積同比降幅10%,單產不變;2)美豆播種面積同比降幅10%,單產分別為47,48,48.5,49蒲式耳/英畝。美豆期末庫存消費比下降至【15.1%,19.8%】。比去年的27%下降7個百分點-12個百分點。翻閱歷史,美豆庫消比與美豆收盤價呈負相關關系,相關系數-0.55。庫消比在10%-15%之間,美豆價格一般在900-1000區間內。     因此2019/20年度若美豆面積和單產均大幅下降,美豆有望上漲,尤其是7、8月重要生長期天氣炒作利多明顯。但漲幅可能有限,因受累于較高結轉庫存,即便美豆減產,期末庫消比也仍相對偏高。而如果美豆不減產(面積或單產不降),美豆可能重回下跌走勢。此外,中美貿易關系的變動也對美豆走勢產生階段性影響。 ![]() ![]()     二、豆粕下跌了還能買嗎?     我們此前認為“豆粕的機會是跌出來的”,目前看,這一觀點依然有效。但短期我們判斷豆粕會維持區間運行,后續看終值報告和貿易戰的動向。如果7、8月份有某些事件影響,比如中美談判向好,市場超預期下跌,就是豆粕買入的良好時機。     這里有必要計算一下豆粕的合理價格區域。當前我國進口大豆主要來自南美。 ![]()     按照進口榨利為零,計算不同進口來源國對應國內豆粕價格區間。進口美豆對應豆粕價格為3550-3700元/噸。按照進口榨利為零,進口巴西、阿根廷大豆對應豆粕價格為2900-3050元/噸。目前看,隨著美豆進口量占比下降,南美大豆進口量占比提升,預計進口的南美大豆價格將決定豆粕價格,3000元/噸上方壓力逐漸加大。當然,貿易戰會抬升豆粕價格。貿易戰對美豆加征更高的關稅,南美大豆升貼水報價預計將重演2018年的一幕,即持續高于北美大豆升貼水報價。屆時對應國內豆粕為【3400-3700】。如果與美豆天氣炒作疊加,可能會帶動國內豆粕價格進一步上行。 ![]() ![]()     因此,短期內豆粕價格大概率在2800-3050元/噸區間運行。等待面積終值和貿易談判更多的指引。我們判斷,終值影響可能有限,7月市場有一波天氣炒作;貿易談判可能邊打邊談,不會有質的飛躍。預計豆粕震蕩上行概率較高,區間的下沿或許是布倉良機。     三、風險提示     風險在于:美豆面積超預期,不降反增,利空美豆;中美談判取得超預期成果,連豆粕重回跌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