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故鄉農村,只要在家種地的都會承包一個魚塘,內里用來養魚,小時間還常常在池塘里沐浴、摸田螺、抓貝殼,游泳也是我在池塘里學會的,如今想起來都以為挺故意思的。家里池塘水位一樣平常都不深,最深處都不凌駕2米,重要用來養草魚、鯉魚、鯽魚和白鰱四種魚,前面3種魚是常常吃的,只有白鰱我們本身養的都不吃,一起看看緣故原由吧。 草魚各人都熟悉,也是吃得最多的,草魚刺比力少,肉質鮮嫩,平常吃的紅燒魚、酸菜魚都是用草魚做的,另有過年要做臘魚,也是選用個頭大的草魚來做。鯽魚個頭小,刺比力多,不得當煮著吃,以是一樣平常都用來燉湯喝,鯽魚燉出來的湯非常白,營養豐富,屬于大補食材。鯉魚跟草魚長得很像,只不外草魚體長,鯉魚肚子比力大,看起來胖胖的,鯉魚也得當紅燒、油炸、固然清蒸味道也不錯,就是不得當切塊煮,由于刺許多。 最緊張的說一下鰱魚,也叫白鰱,鰱魚的鱗非常微小,魚身上比力光滑,為什么我們本身養的鰱魚都不吃呢?由于鰱魚肉刺非常多而且微小,脫水幾分鐘就死了,而且腥味特殊大,以是養魚的一樣平常都不吃鰱魚,那為什么還要養呢?由于鰱魚養一年是不會賣的,都要養3年以上,差不多能養到10公斤左右,魚販子收3塊錢一斤,一條鰱魚就可以賣60塊錢左右,特殊劃算,魚販子也賺得多,以是他們很喜好收鰱魚。聽說魚販子會把鰱魚批發給一些加工廠,做成小包裝的臘魚。草魚固然代價高,但長得慢,長一年也就3斤左右,6塊錢一斤,一條草魚也就賣10多塊錢,以是養魚都喜好養白鰱。 每到快過年的時間,我們家里的池塘都會抽干一次,把池塘里的水都抽干,魚就浮在泥巴上,直接撿起來就可以了。小時間最喜好干魚塘了,別人家干魚塘也會去撿魚,但都是撿一些小魚小蝦,大魚主人要賣錢的。 |